东京奥运落幕,各国运动健儿陆续凯旋。
就在人们庆祝新西兰队创造奥运历史最佳成绩时,传来噩耗,体育界为之震惊。
落选了本届奥运的新西兰自行车选手Olivia Podmore,周一(8月9日)在家中自杀去世,年仅24岁。

她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最后一篇帖子,讲述了运动员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中承受的压力。
“体育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惊人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也是一场战斗,它是如此的挣扎与快乐……”

这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番话。
01 落选东京奥运心有不甘
1997年5月24日,Olivia出生在新西兰的基督城。
8岁开始她爱上了骑车,12岁得到了人生第一辆公路自行车。

初次尝试走上赛道,她展现出了天赋。
2011年她拿到了新西兰全国少年赛年龄组冠军。
2015年举行的青少年世界锦标赛上,她赢得了团体冲刺银牌和计时赛铜牌。

2016年她代表新西兰首次站上了奥运的舞台。
在里约,她参加了女子个人竞速、团体竞速和凯林赛,在最后一项比赛中她发生了严重碰撞。
尽管已经无法取得奖牌,但她站起来坚持完成比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在2017年、2020年的新西兰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上,她都拿到了冠军。

可实力出众的她,却在今年落选了东京奥运。
没能再次站上奥运舞台,她在生前最后一篇帖子中,写下了内心的挣扎:
“当你赢了的时候,那种感觉与众不同。”
“但是当你输了,当你即使有资格也没有被选中……”
“当你意外受伤,当你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比如拥有房子、婚姻、孩子,都是因为你想为热爱的运动付出一切,这种感觉也是与众不同的。"

02 “心理问题一直纠缠着我”
如今,最难过的莫过于Oliva的家人。
她的哥哥Michell写道:“愿我美丽的妹妹和父亲的爱女安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一噩耗传来时,新西兰自行车队的队员们刚离开东京,回到新西兰隔离。
本届奥运,新西兰自行车队取得了2枚银牌。
新西兰奥委会和新西兰自行车协会,向Olivia的家人表示了哀悼。
“我们从东京回到新西兰,却发现损失了一位优秀的团队成员,她是一位备受喜爱和尊重的骑手。”
“这是新西兰体育界的损失,我们向她的家人表达慰问,同时也要为其团队提供更广泛的福利支持。”

她的教练Hamish Ferguson更是悲痛欲绝。
“这是真正毁灭性的结果……”

作为Olivia多年的搭档,新西兰奥运选手Natasha Hansen写下了对朋友的悼念。
“我们一起打拼经历高潮和低谷,一切突然结束,我非常震惊……你的美丽将被永远记住,安息吧。”

看起来活泼爱笑的Oliva,为何走向了极端?
在今年4月,落选了奥运团体资格赛后,她写下了自己遭遇的危机。
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她说:“我的心脏健康受到影响,我很快就被迫停止训练,专家告诉我需要休息。”
“我的荷尔蒙水平也受到影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了手术,一切都很成功。”
“我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尤其是最近我又失恋了,过去的心魔在这6个月里又来纠缠我,但我正在努力克服。”

伤病重重,心理苦闷,此时的她,依然在努力走出阴霾。
她一方面开始了运动外的新鲜尝试。
她建立了自己的一个专业清洁公司,“对于一个一直只会骑车的人来说,做企业是一个刺激的体验和挑战。”

另一方面,她坚定了继续当一个顶级自行车运动员的决心。
她树立了短期的目标,要拿下英联邦运动会的冠军。
2024年巴黎奥运会依然是她最大的梦想:
“我迫不及待想再次向世界展示我的能力。”

可最终,她还是没能迈过这个坎。
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03 心理压力可以摧垮任何人
有研究表明,运动员比普通人群自杀率更高。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心理问题自杀的运动员屡见不鲜。

前德国门将恩科卧轨自杀
像Oliva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承受着来自成绩的压力、训练的压力、观众或者粉丝的压力……
此外,他们还有普通人生活中七情六欲的烦恼。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乔伊纳研究称,对痛感的钝化让运动员们学会了“如何伤害自己”,这让他们更容易亲手扼杀自己的生命。
“运动员虽然肌体发达,但竞技体育的残酷竞争使很多运动员比正常人更要在脑海和内心之中经受考验,或者说是折磨。”

运动员们承受的压力有多可怕呢?
就拿刚结束的本届奥运赛事来举例。
当中国乒乓球混双输掉决赛后,刘国梁坦言:“球队的压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是常人不可想象的。”
面对只能赢不能输的舆论压力,他希望中国观众们“求大家松松绑,这样我们的队员才会打得更快乐些,他们的运动寿命会更长。”


中国女排兵败东京后,郎平在采访中表示,“朱婷在奥运备赛期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心理压力很大,有伤也一直咬牙打比赛。”
郎平透露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婷的发挥。


运动员们的压力负担太大,还来自于网络上的恶语伤人。
许多言论直接伤害到选手的自尊、给予很大的精神负担,最终影响到在比赛中的表现。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刘翔,他似乎承载着13亿中国人的期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考尼沃夫发表《为何奥运跨栏运动员刘翔不断受伤》一文称:
“刘翔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中,他的身体成为了一种易患伤病的体质。这并不是他故意的,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
“伤病能够给予安慰,让运动员能够体面地摆脱压力。而在刘翔的例子中,他甚至能够像英雄一样地解脱。”

所以,当这些压力无法排解宣泄,会逐渐侵蚀身心健康,有的运动员会患上抑郁症,甚至轻生。
弗里斯教授还分析说,最糟糕的是运动员长期接受的是“内心要无比强大”,显露出情绪那就是软弱的表现。
“坦陈病情,简直就是职业生涯的尽头。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惨剧一再上演。”
无论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悲哀,但它却是活生生的事实。
那些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精英,真正对手是残酷的伤病、无情的岁月、以及根植于人性深处不可逃避的压力。
他们不屈不挠的努力,向着更高、更快、更强迈进,挑战自我、实现价值、为国争光,无论是否站上奥运舞台,都值得我们的尊敬。

04 如何缓解压力并寻求帮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赛场的运动员”,在漫漫长路上都要面对输赢。
有鲜花、有掌声与鼓励。
有酸楚、失落与质疑。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努力去消化一切。

你要相信并不是孤立无援,也不是没有人理解,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或许同你一样正经历着心理困扰。
他们可以扛过去,那么你也一定可以。
发现君想分享给大家英国作家马特·海洛总结的经验,在他《活下去的理由》这本书中,给出关于“如何面对生活”的40条建议。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曾写道: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这就是关于暴风雨的一切。”

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应该学会更多的寻求帮助。
如果你在新西兰感到有任何精神压力,或是轻生念头,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求助:
出现任何紧急情况:请立刻拨打111
1737:免费短信或电话,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
生命热线Lifeline:0800 543 354或发短信 HELP到4357
自杀危机帮助热线:0508 828 865 / 0508 TAUTOKO (24/7)
抑郁帮助热线:0800 111 757 (24/7) 或者发送短信到4202
Samaritans:0800 726 666 (24/7)
青少年热线:0800 376 633 (24/7) 或发送短信到234 (8am-12am)或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What's Up:0800 WHATSUP
儿童热线(5-18岁):0800 543 754 (24/7)
Rural Support Trust Helpline:0800 787 254
健康热线:0800 611 116
Rainbow Youth: (09) 376 4155
亚裔家庭服务中心:亚裔帮助热线0800 862 342 (专业免费保密,热线开通时间:每周一到周五,早上9点-晚上8点,服务语种:英语/普通话/粤语/印度语/日语/韩语/泰语/越南语)